4月25日,学校“两邻”办公室组织召开第七次工作例会。沈阳开放大学副校长汤晓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学校“两邻”工作小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 “两邻”工作专班人员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
会上,社区教育学院作为校“两邻”学院办公室,对目前推进的重点工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1.沈阳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三项工作。一是平台模块建设,按照职业技能、“两邻”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四个模块进行分组,计划本周五整合建议方案;二是平台权责分工,建议与平台的架构和模块挂钩,模块细化方案设定后将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权责分工;三是数字化资源建设,预计从今年5月起到2023年底分期分批将现有审定资源陆续上传;关于平台后序储备资源的建设,建议结合近期推进的“能者为师”、“智慧助老”、“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成果展”和“教育部数字化资源征集”等四个项目筛选出的优质资源作为储备资源陆续推送;社区教育“双轨式”教学模式的录播课程,正在与平台开发公司进行商榷,转链接到沈阳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2.沈阳市社区教育教师践行“两邻”理念教学设计培训会工作。已定于4月29日聘请沈阳大学何序哲教授面向校内“两邻”教师、相关部门行政负责人、校内“两邻”理念宣讲员、校内“两邻”专班人员、校外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
3.“两邻”教育专用教学PPT模板设计工作。目前已完成设计初稿,现按校“两邻”专班征集的建议进行修改。
4.短视频项目推进情况。短视频微课目前面向全市推送8个,储备3个,以每周不少于2个的增量持续推进。面向全市组建区、县(市)级教学团队,围绕家庭教育和短视频制作主题建立教学团队,带动全市社区教育同仁深入践行“两邻”理念。
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围绕“两邻”学院的经费申请材料、课程体系建设、开课计划和师资建设等统筹情况作了汇报。
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人分别结合沈阳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版块建设、小程序域名申请、付款渠道及积分系统的代码编写进度作了汇报。
宣传部结合沈阳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内容保障考评工作作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借鉴职称评审相关要求,分为四个部分即考评对象、考评主体、考评规则和考评工作流程,考评对象为各二级栏目负责部门,考评主体是宣传部和绩效考核办公室,考评规则初步拟定为信息更新,考评工作流程是以学期统计,年底汇总等。
汤晓伟副校长做总结发言,对目前推进工作及下周具体工作作了部署:
1.要在模块分工方面进一步压实责任,两邻学院办公室要以平台现有模块为基准,按栏目分到各部门,明确具体要求,组建专门队伍对栏目维护情况进行审核;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好“大教务”系统管理要求,体现出全校一盘棋的部署思路,切实将平台建设成为学校“一体两翼”发展需要的重要载体。
2.要不断提升资源建设能力,教务处要做好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标准化方案,在课程质量和数量上做出统一要求;社区教育学院要统筹做好校内外兼职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吸纳优质资源,做好教学团队培训和建设工作,下周要形成相关方案推进工作。
3.在直播平台外链方面,社区教育学院要将前期使用“钉钉”平台进行送课的相关情况与信息技术中心做好对接,汇总后由信息技术中心请示网信部门,同时做好自有小程序平台的链接准备,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社区教育学院要组织教师对直播平台进行使用测试,及时反馈相关问题。
4.宣传部要继续做好沈阳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保障工作,区分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的考评规则,制定考评办法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好发布信息的监管工作。
沈阳市两邻学院自筹建以来,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探索“两邻”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创新拓展。围绕其核心观点“与邻为善”所强调的在社区范围内的道德教化与文化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贯彻于社区邻里之间,内化于情感,从而营造充满温情的邻里氛围;“以邻为伴”所强调的在社区居民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通过把居民组织起来,激活居民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以核心理论为根基,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基础理论,钻研推进重塑社区邻里关系,构建超越家庭亲缘性而达至社区地缘性的“公共美德”,形成睦邻爱邻、守望相助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及中心城市建设。